首頁
>新聞資訊>行業資訊
“水面光伏”如何才能穩立潮頭

據預測,2019—2024年全球“水面光伏”的需求量預計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2022年,“水面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占全球所有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2%。

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架設在寬闊的魚塘上,像碧波上的魚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這是江蘇省江都區曹橋村“漁光互補”發電站項目現場。

曹橋村境內地勢低洼,有上千畝廢舊魚塘和灘涂資源。曹橋村通過規劃,把區域內四五十個大小不一的魚塘整合為六個成片的大魚塘,并在此基礎上建設了總裝機容量15兆瓦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在曹橋村“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上層空間用于光伏發電的同時,下層水體還能用于養殖,形成了“上面發電、下面養魚”的集約發展模式,助力農民增產增收。目前,該水面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達1800萬千瓦時,僅發電量一項,每年可產生效益1800萬元,日均效益5萬元。

10多年來,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而“水面光伏”也成為了光伏產業的一顆新星。

  不占用土地、發電效率更高

水面光伏電站是指在水塘、中小型湖泊、水庫、蓄水池、采煤塌陷區形成的湖泊等水面上建立的光伏發電站。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地區部解決方案專家馬競濤說,從廣義的“水面光伏”來說,行業并沒有嚴格的界定條件,一般將光伏電站下部長期為水域的電站,都稱為“水面光伏”。

根據其基礎類型不同,水面光伏電站主要有樁基固定式和漂浮式兩種建設形式。而光伏電站具體采用哪種類型通常由水深來決定,即在水深小于等于3米的淺水區,可采用樁基固定式;在水深大于3米的深水區,徑流穩定、水位變化一般小于6米時,可采用漂浮式。

由于不占用土地資源,可減少水量蒸發,又兼顧漁業養殖等特點,近年來“水面光伏”受到廣泛關注,并在湖泊、河流、灘涂、近海等多種場景下得到成功應用。特別是建在水面較為開闊區域的光伏電站,可避免其他物體的陰影對光伏組件發電帶來的不利影響,水面的光反射率也遠大于地面和山地表面的反射率。并且水面具有冷卻作用,能有效降低光伏組件的溫度損耗,“水面光伏”系統的整體發電量比同等條件下的屋頂或地面光伏發電系統,高出10%—15%。

同時,隨著擋浪墻、圍堰施工等工程技術方案的改進和提升,我國“水面光伏”項目已進入海域,成功建設了浙江慈溪海涂項目等海上光伏項目,拓展了“水面光伏”的開發應用領域。中能眾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鳴說,“水面光伏”的樁基固定式和漂浮式兩種形式,各有其適用的場景,但從發展前景而言,漂浮式正在成為光伏地面集中式與屋頂分布式之后的第三大光伏電站發展趨勢?!捌∈焦夥娬揪哂胁徽加猛恋?,發電量相對較高,不破壞水域環境的特性,預計未來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60吉瓦以上?!睆垥曾Q說。

  發展“水面光伏”仍面臨技術問題

目前,全球“水面光伏”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由于支持政策好、商業模式成熟,我國“水面光伏”項目總裝機容量已達全球第一,也是大規模水面光伏電站的主要建設國家。目前,我國“水面光伏”項目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城市。

據能源和自然資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公司的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預測,2019—2024年全球“水面光伏”的需求量預計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2022年,“水面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占全球所有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2%。

不過當前發展“水面光伏”還面臨政策和技術等問題限制。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康平說,光伏復合項目用地標準不夠明確,各地對灌木林地、坑塘水面等用于光伏復合項目建設的審批標準不一,部分地區存在“一刀切”的情況。一些地區相關部門過度解讀涉河建設項目管理的政策要求,限制了“水面光伏”項目的開發。他建議,在堅守生態紅線、不改變原用地性質的前提下,明確在一般耕地、灌木林地、坑塘水面、水庫水面、園地等建設光伏復合型項目的適用規范,為因地制宜建設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具有綜合經濟社會效益的光伏復合項目提供便利。

今年1月7日,山東省海洋局結束了對《關于推進光伏發電海域立體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工作。根據《征求意見稿》,山東鼓勵各市因地制宜探索利用已確權的養殖用海、鹽田用海區域,科學布局光伏發電項目。

據初步統計,我國海洋光伏電站項目規劃的發電量已超過500萬千瓦。天津南港、廣西防城港、江蘇連云港、河北黃驊港和曹妃甸及山東、浙江、福建等省的重點區域都有相應項目規劃。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教授趙西增說,目前國內外內陸水面的光伏技術已相對成熟,但海洋光伏電站項目套用內陸“水面光伏”的技術方案,“事實上幾乎完全不可行”。趙西增認為,由于海洋環境的特殊性,不同地區的風浪流差別非常大,不僅無法沿用內陸水面光伏電站的經驗,甚至不同海域的技術方案都需“一事一議”。目前,海洋光伏電站的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從技術層面控制風險、優化投資,還需要更基礎的研究探索。

  建設“水面光伏”有嚴格的環評要求

河南、山西等地日前發布的總河長令,將水面光伏電站列入了重點排查和整治范圍。那么,“水面光伏”是否會對生態環境不利,會不會影響水質?

歐洲研究人員在對一處水面光伏電站進行了一年多的環境影響調研后得出結論:“水面光伏”不會影響水質。調研表明,組件下的水體含氧量在一年內變化很小。風和陽光仍然很容易到達組件陣列下方的水面,該漂浮系統下的水質與鄰近水域仍處于同一水平。

據《國際低碳技術雜志》2021年刊發的一篇報告顯示,研究人員對水面光伏組件的不同覆蓋率和傾斜角度下不同水體水質參數進行了監測,結果均顯示水質沒有受到影響。水面光伏系統能通過遮蔽陽光起到冷卻水體的作用,從而防止有毒綠藻的聚集和水體蒸發。數據還表明,水體中硝酸鹽濃度最高下降了14%、葉綠素濃度平均降低了17.5%。

建設水面光伏電站,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馬競濤說,環評主要包括土地規劃、電力規劃分析,建設及生產過程的原有污染、新產生污染評估,以及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地下水、光環境等方面的污染情況。“還包括項目是否將改變區域環境現有功能、建設項目配套的環保技術方案和投資估算。部分特殊情況還需進行大氣環境影響、水環境影響、生態影響等方面的專項評價?!?/span>

當前,我國“水面光伏”產業鏈持續優化升級,成熟的應用案例和解決方案不斷出現。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際業務部綜合處處長張木梓說,如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提出了“大型水面光伏電站智慧解決方案”理念,采用“水上光伏專用智能匯流箱+箱式逆變房”模式,具有“入水不浸、無線通信、靈活接線”等特點,使水面光伏電站發電量更高、更安全可靠,投資更少;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等提出“合筑錦繡光伏”理念,發展“漁光互補”電站,實現水下養殖、水上發電,還依托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全方位遠程監控、專人管理,保障了系統的可靠運行。

“目前,‘水面光伏’已獲得了世界各地的廣泛認可,并為光伏場景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瘪R競濤說。(來源:科技日報)

扎堆!能源央企悉數入川開發清潔能源

能源央企曾悉數入川開發水電,如今又掀起搶灘風電項目的熱潮——開發清潔能源 四川“風光”無限

看項目

●32個風電項目清單中,由央企投資建設的項目多達29個

●華能集團被核準的項目最多,達7個;總裝機容量最大,達62.7萬千瓦

●六小電力集團中,除中國核電外,其他均爭相入川搶占風電市場蛋糕,投資的風電項目分布在涼山、廣元、瀘州等地

  看投資

●“十四五”期間,華能集團將在四川新增投資1000億元,加快開發“三州一市”新能源基地項目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四川公司計劃以甘孜1300萬千瓦鄉村振興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為主線,加大在川發展力度

●華電集團將積極推進攀枝花和阿壩、甘孜、涼山風光資源開發,打造清潔能源示范基地

日前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正式核準四川2022年第一批集中式風電項目,共計14個。加上去年底核準的18個風電項目,進入“十四五”,四川省已核準32個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321萬千瓦,總投資超過224億元。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新增風電600萬千瓦左右。目前,已有超過一半的新增風電裝機獲批核準。

梳理這32個風電項目清單,記者發現,由央企投資建設的項目多達29個。能源央企曾經悉數入川開發水電,如今又掀起搶灘風電項目的熱潮。

  央企紛紛在川加大風電布局

國內電力央企合并完成后,形成“五大六小”的競爭格局。五大發電集團分別是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華電集團和大唐集團,合計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近半壁江山。六小電力集團分別是三峽集團、中廣核集團、華潤電力、國投電力、中國核電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計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約15%。

翻開四川“十四五”已核準的32個風電項目清單,不乏這些央企的身影。

已核準的32個風電項目中,華能集團被核準的項目最多,達7個;總裝機容量最大,達62.7萬千瓦。此外,華電集團集中在鹽源縣布局5個項目,大唐集團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各投資建設2個項目,國家能源集團沒有風電項目被核準。

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家能源集團會錯失賽道。在風電領域,國家能源集團總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旗下還擁有全球最大風電運營企業龍源電力。因此,其實力不容小覷。

再看六小電力集團,除中國核電外,其他也均爭相入川搶占風電市場蛋糕,投資的風電項目分布在涼山、廣元、瀘州等地。

記者注意到,中廣核集團于2018年在川注冊成立中廣核新能源(四川)有限公司,致力于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

三峽集團投資近14億元建設的涼山州冕寧縣金林風電項目,裝機容量20萬千瓦,是“十四五”時期三峽集團在川核準的首個風電項目,也是目前四川省內單體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董事長宋鑫在2020年參加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時透露,將加大對四川的投資力度,助力四川的綠色轉型發展,進一步發展壯大綠色產業。而這些提早的鋪墊和布局,都在“雙碳”目標提出之后按下快進鍵。

再造“水電四川”蘊藏巨大投資潛力

截至2020年底,四川水電裝機容量達8082萬千瓦,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還有很大開發空間,全省技術可開發風能資源超1800萬千瓦、太陽能資源達8500萬千瓦?!端拇ㄊ 笆奈濉蹦茉窗l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將達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200萬千瓦。

如果對風能、太陽能進行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望再造一個“水電四川”。對于四川而言,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十年能繼續保持全國清潔能源第一大省地位。對能源企業來說,再造“水電四川”則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潛力。

三峽集團提出,在四川建設一個“風光三峽”。通過開發金沙江下游向家壩、溪洛渡、烏東德、白鶴灘4座世界級巨型梯級電站,三峽集團累計在四川投資超1600億元。加快推進金沙江下游風光水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建設,打造沿江清潔能源走廊,意味著三峽集團在川建設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比肩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

雅礱江流域水電總裝機容量為3000萬千瓦,流域沿岸兩側風電、光伏資源可開發量超過3000萬千瓦,如果能實現大規模開發,將如國投電力旗下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提出的“在四川再造一條雅礱江”。

其他央企同樣動作頻頻。

“十四五”期間,華能集團將在四川新增投資1000億元,加快開發“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新能源基地項目;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四川公司計劃以甘孜1300萬千瓦鄉村振興清潔能源基地開發為主線,加大在川發展力度;華電集團將積極推進攀枝花和阿壩、甘孜、涼山風光資源開發,打造清潔能源示范基地……(記者 李欣憶)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欧美三级片网站